信用卡是干什么的?當然是提供簡單信貸服務的。
說白了,手頭緊的時候幫你一把,是一張信用卡該有的自我修養(yǎng)。
可是這幾天,廣州白云警方偵破了一起辦卡透支類型的詐騙案:大學生小明(化名)因為在微信上相信代辦信用卡的承諾,被騙了20多萬元。
這事兒說起來令人啼笑皆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小明都有辦法籌到20多萬元,還辦什么信用卡!
去年六月底,通過別人介紹,小明在微信上添加了一個代辦信用卡的中介。當時,這個中介信誓旦旦地說可以幫小明辦理一張額度達到3.5萬元的信用卡。急著用錢的小明聽對方這么承諾,當下就動了心,毫不猶豫將自己的個人資料等信息在微信上發(fā)給了對方。
過了兩三天,中介通過微信聯(lián)系小明,告訴他之前幫他辦理的信用卡已批下來了,不過小明需要先交20%的手續(xù)費。小明按照要求向?qū)Ψ睫D(zhuǎn)賬7000元,但是之后中介并沒有把卡交給小明。
為了盡快拿到信用卡,后來小明多次向中介打錢,但對方卻三番四次以幫他提高信用卡額度為由,將交卡的時間一再拖延。為讓小明順利墊交辦卡的“手續(xù)費”,中介以不給錢就要把事情鬧到學校、傷害小明家人等各種理由威脅小明。到最后,被嚇到的小明前前后后給對方轉(zhuǎn)了204700元。
直到去年12月,學校老師聯(lián)系小明父母詢問小明為何沒有交學費時,小明才向父母坦白了自己被騙的經(jīng)過,得知實情的父母帶著小明向白云警方求助。
縱觀整個事情經(jīng)過,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也有很多知識點需要普及——
1.在校大學生為何會有如此旺盛的信貸需求?有媒體調(diào)查,當下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大多來自家庭。當社交娛樂、形象消費、數(shù)碼用品這些需求逐漸掏空大學生的腰包時,部分大學生就開始為自己生活開銷撓頭了。除此之外,一些價格相對的高昂的培訓費用,也是常規(guī)的生活費所不能負擔的,一些學生又不愿意長期向家里伸手,同樣產(chǎn)生了對于信貸的需求。
2.辦理信用卡是不需要手續(xù)費的,這樣基本的金融常識,接受高等教育的小明竟然不知道。就在前幾天,鄭州市民小張也碰見過“代辦信用卡”的小廣告,當時多了個心眼的小張就去當?shù)氐?a title="農(nóng)業(yè)銀行停息掛賬?逾期如何協(xié)商還款?"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農(nóng)業(yè)銀行咨詢。銀行工作人員表示,辦理信用卡是不會收取任何費用,初步辦理額度從3000元-50000元不等,申請最高額度信用卡還要提交房產(chǎn)證等財產(chǎn)證明。
3.自2017年9月,官方再次重申“任何網(wǎng)絡貸款機構(gòu)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fā)放貸款”的禁令,很多零零散散的網(wǎng)貸就開始陸續(xù)推出校園市場。而為了解決大學生的金融消費需求,并向大學生給予正面的支持和引導,很多正規(guī)銀行面向大學生推出了相適應的信用卡。我們在這里也提醒廣大同學,對于消費要有清醒的認知,選擇信用卡更要“貨比三家”,仔細了解每一項服務條款。另外,在日常用卡中,也要注意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避免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實際上,在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中,對于“理財”、“消費”所涉及的并不太多,頂多是教育孩子要“勤儉持家”?!皦簹q錢拿來,爸爸媽媽幫你保管?!边@樣的話,大概是小時候的噩夢之一,我們對于理財教育的缺乏可見一斑。
中國人理財?shù)臍v史本來源遠流長,春秋時的巨富范蠡就堪稱典范??墒窃趲浊辍爸剞r(nóng)抑商”的氛圍中,傳統(tǒng)的理財理論并沒有取得較大的成就。到了近現(xiàn)代,雖然“理財”逐漸被重視,但是因為傳統(tǒng)倫理的影響,作為家中晚輩,孩子對于“理財”的參與度并不高。
希望在全社會的關注之下,信用卡能成為大學生理財實操中的“墊腳石”,而不是“攔路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