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針對信用卡詐騙的作案手法也在“迭代演化”,尤其在大的消費檔期以及歲末假期,持卡人對大額消費、額度提升、緩解還款壓力等需求較為集中,犯罪分子瞄準了消費者心理,在這些地方大下功夫。為此,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交通銀行信用卡專家,為您梳理安全用卡要點。
妥善保管條形碼、二維碼以及18位數字編碼
人們對二維碼或條形付款碼已經非常熟悉,卻很少注意到付款碼的18位數字編碼。客戶在二維碼支付時點擊“查看數字”可看到18位數字碼,付款時向商家展示該碼同樣可以成功支付,一旦被竊取,意味著錢包也就失守了。
對此,交通銀行信用卡專家表示,要妥善保管條形碼、二維碼以及18位數字編碼,在人多擁擠的空間尤其注意條形碼和二維碼不宜長時間暴露,防止他人盜掃;建議開啟支付軟件“安全鎖”功能,謹慎開啟“免密支付”功能,為防盜刷設置保護屏障。
慎范“假”二維碼騙真金
關于“假”二維碼引發(fā)的詐騙近些年時有發(fā)生。有媒體報道,消費者蔡某無意中在某論壇看到有人出售一部熱播劇的全集資源,掃碼付費即可收看,于是隨手掃了其中的二維碼,誰知竟損失了數千元。
消費者稍不留神掃了“假”二維碼接入釣魚網站或“被下載”木馬病毒,就面臨著錢款被詐騙、身份信息被盜取等風險。這就提醒消費者不要“見碼就掃”,對于未經核實的信息,要保持謹慎,要認準正規(guī)渠道和官方發(fā)布的二維碼信息,掃碼后需要填寫個人隱私和銀行卡信息時,應提高警惕,防止個人信息外泄,給騙子可乘之機。
輕信輕松還款,還款不輕松
最近,號稱“智能還款”的平臺,打著“用少量的錢即可還清信用卡”的旗號,吸引了部分暫時出現資金周轉問題的持卡人。那么這種所謂的“智能還款”模式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
交通銀行信用卡專家解釋,其本質是近期媒體報道中提到的信用卡代還業(yè)務:利用信用卡賬單日和還款日時間差,用卡內剩余額度循環(huán)刷卡和還款。即,客戶在信用卡中存入少量資金,代還平臺刷取該筆資金并還款,還款金額計入本期賬單已還金額,新增交易計入下一期賬單,如此循環(huán)操作直至把本期賬單還清,從而達到全額還款的目的,實際是將本期賬單過渡到下期賬單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