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我國首批國產HPV疫苗獲批,5月起可預約接種。會長的朋友圈里,對此事的討論也是一直沒停過。前幾年就有就有同事跑到香港去打了九價,來來回回除去疫苗的錢,還在路上也折騰的不輕?,F(xiàn)在有了國產的二價苗,對于經濟條件不是那么富裕的女性朋友來說,是非常好的選擇。借著這件事呢,會長今天想跟大家伙嘮一嘮關于婦科疾病“帶病投保”的問題。
一、關于HPV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一種癌癥,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
而97%左右的宮頸癌,都是由于HPV的長期持續(xù)感染導致的。其中約有70%與高危型HPV16\18型相關,還有一些高危型包括31、33、52等。
HPV感染很常見,有性生活的女性很大一部分都可能感染過,但只有持續(xù)感染才可能發(fā)展為宮頸癌。
感染途徑有多種,性傳播、間接接觸(共用浴盆、坐便器等)、母嬰等等途徑。
其中性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而且要特別注意,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傳播HPV病毒。
那么HPV疫苗就很好理解了,就是為了預防宮頸癌的。
二、9價、4價、2價有什么區(qū)別?
HPV病毒目前已知的約有200種亞型,導致宮頸癌的主要為其中的14種。
在這14種里,HPV16、18型這兩種感染引起的宮頸癌占了80%以上。
2價疫苗就是預防HPV16、18型兩種病毒的。
那么同理,4價就是在2價的基礎上增加了兩種可預防的病毒,9價就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另外七種。
理論上說,價數(shù)越高,可預防的病毒亞型就越多,預防效果也就越好。
但是前面也說了,HPV16、18兩種已經占了80%以上,所以4價、9價起到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實質性的提升不大。
而且根據(jù)中國的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2價能預防的兩種病毒亞型甚至可以覆蓋90%的宮頸癌風險。
這點跟重疾險中,保監(jiān)會規(guī)定25種重大疾病的性質很像。
打了HPV疫苗后就不會得宮頸癌了嗎?
不是。
疫苗只是預防,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生,而且只是覆蓋了2種、4種、9種等有限數(shù)量的病毒亞型。
而且疫苗也不能預防性傳播疾病。
所以即使接種了疫苗,依然有發(fā)生宮頸癌的可能。
而且HPV疫苗對9-25歲之間尚未有HPV暴露者有比較好的效果,對于已經有性生活或者 HPV暴露的女性,效果會有所下降。
所以接種疫苗只是預防一種疾病,預防其中的部分風險。
除了通過疫苗、定期篩查這些“預防發(fā)生”的措施,我們還應該做好“發(fā)生后”的風險預防措施。
直說吧,買保險,以防萬一,準備看病錢。
那么有婦科疾病,影響買保險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買保險首先要過健康告知這一關。
三、健康告知中的婦科疾病
健康告知中常見的與宮頸相關的詢問有宮頸糜爛、宮頸炎、HPV或TCT異常。
聽到宮頸糜爛,好像挺嚴重的?
但其實不是這樣。
宮頸糜爛在十多年前被視為一種疾病列入醫(yī)學教科書,但08年的時候就從教科書里剔除了。
宮頸糜爛現(xiàn)在代表的只是一種癥狀,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也可能是病理性癥狀。
【生理現(xiàn)象】
宮頸部有兩種細胞:鱗狀上皮細胞和柱狀上皮細胞。
柱狀上皮細胞的顏色是嫩紅色,能看到血管,所以肉眼看起來就像是“糜爛”。
當女性雌激素水平比較高,柱狀上皮就會呈外翻狀態(tài),叫做“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這種就屬于生理現(xiàn)象,不是疾病,不用治。
對于生理現(xiàn)象的宮頸糜爛,壽險、重疾險、醫(yī)療險都會正常承保。
【病理性癥狀】
但慢性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或者肉眼無法識別的早起宮頸癌,也都有可能呈現(xiàn)宮頸糜爛,這種就屬于病理性癥狀。
所以當體檢報告上出現(xiàn)“宮頸糜爛樣改變”這樣的字眼時,先不要慌張。
想知道到底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還是病理性癥狀,最穩(wěn)妥的方法就是做TCT檢查。
TCT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一種宮頸癌細胞學檢查技術,能比較準確的發(fā)現(xiàn)早期宮頸癌及癌前病變。
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爭取在將宮頸癌控制在癌前病變階段,阻斷向宮頸癌的轉變進程。
TCT的檢查結果可大致分成三類:
未見上皮內病變細胞和惡性腫瘤
鱗狀上皮細胞異常
腺上皮細胞異常
如果是“未見上皮內病變細胞和惡性細胞”,那可能是單純的慢性宮頸炎,也可能只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慢性宮頸炎,壽險和重疾險都可以標題承保,醫(yī)療險有可能會除外承保。
如果是鱗狀上皮細胞異常,就需要再進行HPV檢查,或者是進行陰道鏡或子宮活檢。
如果進行過相關檢查,不知道還能不能買保險,可以對照這個表格參考一下。
但是每款產品健康告知的詢問范圍、智能核保的嚴格程度都是不一樣的,可能這款被拒保,而另一款有機會除外承保。
四、核保結果
核保結果有5種:正常承保、加費承保、延期承保、除外承保、拒保。
能正常以標體承保自然是最好的。
1.加費承保:
比如體重過重、BMI高、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保險公司認為這類人群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等疾病的風險比較高,賠付概率比較大。
為了規(guī)避部分風險,保險公司就會讓我們多交點保費,然后正常承保。
對于“帶病投保”的人群來說,這種核保結果和承保方式可以說是最理想的了。
雖然多交了點錢,但保障責任沒有缺失。
2.延期承保:
保險公司認為被保險人當前的身體健康狀況,超出了保險公司預計可承擔的風險,無法正常承保。
但是在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期后,或經過治療后,可治愈、無其他異常情況下,就可以滿足正常承保條件了。
那么保險公司就會給出“延期承保”的結果,等被保險人符合正常承保條件了再說。
3.責任免除:
責任免除就是,在投保時已有的癥狀(或疾?。┰谝院笾苯踊蜷g接導致的疾病,不承擔責任。
舉個例子,現(xiàn)在承保時血糖偏高,但檢查了沒有糖尿病,那么保險公司有可能就做出“除外糖尿病責任”的決定,然后承保。
這類核保結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甲狀腺結節(jié)。
投保人八年內有甲狀腺結節(jié),但滿足核保條件,最終核保結果是“除外甲狀腺癌及其轉移癌責任”,其他疾病的保障不受影響。
這種雖然保障責任有部分缺失,但保險公司也是為了控制風險,而且不管怎么說我們也是買到了保險。
4.拒保:
這是最壞的結果了。
如果是線下保險經過人工核保被拒保,是會留下拒保記錄的。
拒保記錄對以后購買保險有很大影響。
一般健康告知中都會詢問到。
但是線上智能核保是不會留下任何記錄的,無論是拒保還是延期、除外,不會對以后投保有影響。
所以如果身體有些疾病,要優(yōu)先選擇支持智能核保的產品。
五、婦科疾病篩查
會長接觸過不少女性患癌理賠的案件,大部分客戶都感嘆過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么每年體檢都沒啥大問題,一查出來癌癥就是中晚期了呢?
因為普通的體檢對癌癥的篩查是沒有用的。
人體的腫瘤從一個正常的組織演變成一個直徑0.5-1cm左右的實體瘤,這個過程大概需要8-10年。
在這整個過程中,是很難被b超或x光看到的,需要進行特定的癌癥檢查項目。
一般建議女性在25歲以后,每3-5年進行一次TCT和HPV的檢查,用來篩查早期的宮頸病變。
在35-40歲以后,每1-2年進行一次TCT和HPV檢查,增加一項乳腺鉬靶檢查,用來篩查乳腺癌。
此外最好每年定期進行B超檢查和內分泌檢查以及其他常規(guī)體檢。
但是,但是,買保險前,如果沒有特別不適的情況,短期內就不要去體檢了!
千萬不要抱著檢查出來有問題了再去買保險的心理,因為保險公司不是冤大頭。
保險就是未雨綢繆,基于白紙黑字的保險合同,互相對賭。
我們跟保險公司賭,會出險,能拿到理賠;
保險公司跟我們賭,不會出險,不用賠。
明知道你會出險要理賠,保險公司怎么可能再賣給你保險呢。
更多保險問題,咨詢專業(yè)老師快速解答
進入微信搜索微信號:YKJ6060(點擊復制微信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