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用卡詐騙類案件中,均出現(xiàn)犯罪分子扮演不同身份、套取信息和索要錢款分離、統(tǒng)一話術及問答模板的特點,利用技術手段冒用電話號碼、網(wǎng)站,同時造成急迫狀態(tài),對被害人進行信息隔斷,從而騙取財物。
除詐騙罪外,還涉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擾亂無線電通信管理秩序罪;16起案件為上下游犯罪,包含利用偽基站發(fā)送詐騙短信、為他人建立詐騙網(wǎng)站、倒賣信用卡、買賣個人信息及代為轉賬、取款等。
電信詐騙作案手段多元,但一段時間內(nèi)同一類騙局集中涌現(xiàn),并在2至3年內(nèi)迅速升級迭代。冒充郵政、公檢法機關人員,謊稱賬戶涉及犯罪要求接管型騙局,集中出現(xiàn)于2014年至2016年,冒充熟人借款、冒充銀行卡升級、機票改簽型等騙局亦有出現(xiàn);2016年以來,新晉流行手段為辦理大額信用卡型詐騙。
從前年11月至去年2月,博廣公司喬某等35人通過打電話方式,謊稱能辦理銀行大額信貸卡,騙取一百余人手續(xù)費共計153萬余元,后以詐騙罪分別被判處12年6個月到1年6個月不等刑罰。
海淀法院刑二庭的姜楠提醒大家注意防范,此熱門騙局手法分三步:
第一步,罪犯通過QQ上購買的信息撥打電話,自稱貸款平臺,和銀行合作推出10萬到50萬大額度信用卡,詢問辦理意向,辦理需交3年服務費,最低5800元,一般是15800元。
第二步,罪犯收集客戶發(fā)送的申請表,包括身份證號、手機號、車、房等個人情況,為后期詐騙做準備,并冒充銀行信審部員工致電客戶,要求登錄銀行官網(wǎng)申請信用卡,輸入客戶名字及手機號,點擊發(fā)送驗證碼。
第三步,業(yè)務員索要驗證碼并稱已通過審核,客戶簽訂合同、繳納服務費,后給客戶打電話說信用卡不能這么快下來,并推薦其他無抵押貸款,推脫不退款。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