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信對大部分00后而言,鑒寶這個詞挺陌生的。
但是對于我們80后90后的老人而言,一提起這兩個字,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一位手持大錘的發(fā)福中年人。
不要誤會,這次說的不是羅老師,我們說的是鑒寶,不是西門子。
我說的是王剛老師。
一個鑒寶節(jié)目之所以能跟錘子掛鉤,是因為節(jié)目效果都是錘子敲出來的。
鑒寶本身有真有假,真的給個財務(wù)自由,假的給個輪回自由。
什么叫輪回自由,就是直接一錘子給砸碎。
真有花大價錢收了寶貝的藏主,王剛老師咔一錘下來,失魂落魄。
我們從來沒有見過有人能用眼睛喊救命喊得那么大聲。
你又不能跟王剛老師拼命,他手上還有錘子呢。
但偶爾也有失手的時候,有一次一個一人多的大缸被鑒定為假的,王剛老師就陷入了砸或者不砸的困境中,不砸的話,這節(jié)目算完了。
砸的話,今天啥也別干了,就光砸缸了,這期節(jié)目也算完了。
2
小時候的我,特別喜歡看鑒寶,主要喜歡看王老師砸古董,長大后我才知道這不是熱愛文化,這就是幸災(zāi)樂禍。
人類的快樂就是建立在同類的痛苦之上的。
很可惜的是,這款鑒定節(jié)目因錘子而生,也徹底讓錘子送走。
王剛老師這錘敲了很多年,終于敲到了一個價值兩個小目標的真古董上,節(jié)目落幕,王老師帶著錘子歸隱江湖。
走上了接小廣告以及上綜藝還債的救贖之路。
希望錘子沒事兒。
雖然鑒寶節(jié)目沒有了,但是鑒寶這種行為終究折射著人最原始的欲望,當代年輕人誰不想撿漏珍品,一夜暴富呢?
所在在直播時代,鑒寶這種傳統(tǒng)藝能也應(yīng)勢抬頭,走勢火熱。
大大小小的直播鑒寶平臺、節(jié)目層出不窮,要鑒寶的人太多,鑒寶師傅和寶都多少有點供應(yīng)不足,于是鑒寶直播驚現(xiàn)了以下神奇景象:
“師父您給估個價吧?
“五十萬左右,這個是我目前看過品相最好的手鐲?!?/p>
寶友松開手露出一截膠皮管,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除了開房式鑒寶之外,同樣興起的還有逛街式鑒寶。
主播主打鑒寶高手人設(shè),出沒在各大古玩街地攤上,硬生生的將售價八萬的古玩劃價到三十,開開心心地拿回家熔煉再塑,剩下幾個小時內(nèi),都是對古董的再加工刨洗過程,觀眾們反而看的樂此不疲。
沒有撿漏古董,就自己造個古董,非常合理。
尤其考慮到價格,更是性價比爆棚。
上次看到個乾隆年間的iphone,我差點就拍下了。
3
在直播時代以前,古玩是個對新人很不友好的行業(yè)。
只要你面目和善,錢包胖瘦合適,那你的古玩收藏之路一定是波霸上蹦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生坑(剛出土)”、”熟坑(出土已久)“、“小千(一到三千)”、“中萬(四到六萬)”,江湖人士熟練使用黑話唬住新手們,然后再用檢測費、出關(guān)費、展覽費、海外拍賣費等多種費用收割韭菜,套路繁多,防不勝防。
新手歡歡喜喜入了行,罵罵咧咧出了門。
線下古董市場里,總有面色緊張的人會拉著新入行的韭菜,我這里有工地上挖出來的生坑的寶貝,您看收不收?
寶貝上的土是新的,賣寶人臉上的汗是真的,寶貝是冷的,心的滾燙的。
韭菜們自以為抄了底,然后鑒定時發(fā)現(xiàn)瓶子是宋的,玉器是明的,鐲子是清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墳他何德何能啊。
總不能是清代和明代的盜墓賊栽到了宋代的墓吧。
那可太劃算了。
又或者是花式繁多種類齊全的琥珀簡單粗暴地擺到韭菜面前,琥珀里不但有螞蟻,有飛蛾,甚至有在地下憋了九年,剛爬出土就又給裹上的蟬。
(有機玻璃花式教韭菜做人)
直播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種微妙的平衡,不不不,我不是說市場變好了,我是說割韭菜的方法更加鋒利了,減少了被割人的痛苦。
本來地攤上寫著“夏“字的土陶大碗,大爺真能當作“夏商王朝“的寶貝十萬塊賣給路過的韭菜。
現(xiàn)在鏡頭都杵到大爺臉上了,大爺只能含羞帶臊的擺出剩下寫有“春”、“秋”、“冬”的三只碗,一套十元。
不少直播鑒寶節(jié)目通過這些假貨撐起來大半的節(jié)目效果,大師們一頓吐槽假的離譜的寶貝,嘻嘻哈哈看直播的同時,鑒寶大師們的形象水漲船高。
大家歡歡喜喜的看直播,開開心心的在平臺上買古董。這個師傅都這么打假了,那這個平臺一定真實可靠,這個思路無懈可擊。
甚至產(chǎn)生了一絲絲幻覺。
“我上我也行?”
韭菜們以為自己脫離了被收割的苦海,沒想到是在反向劃船,專業(yè)人士的收割才剛剛開始。
只要你敢買,收割者就有一萬種方法讓你身體錢包雙重干癟。
4
往小里說,直播鑒寶這事兒,本身就不靠譜。
隔著屏幕一掃就能辨出真假,那造假人士第一個不答應(yīng),你們這些鑒寶人士能不能稍微尊重一點專業(yè),我們造假行業(yè)的常見對手是各類價值千百萬的檢測儀器,而不是你的手機攝像頭。
用碳十四鑒定古董材質(zhì)?瓷都造假圈人士笑了,專門收了有款的老瓷碗,再在上端用特定年代的材料改制成瓶,再在土中埋上一段時間做舊,過機器檢測不是難題。
喜歡家具也好辦,真品鋸開拼接成兩套家具,配合賣寶人聲淚俱下的精品故事文案,行家走眼也不足為奇。
作偽的奧義是半真半假,線下鑒寶都存在著走眼的可能性,線上魚龍混雜的專家團隊,在光線不同的環(huán)境中不經(jīng)手一掃便知真假,這本身就很fake。
這就和有人擔心小偷偽裝成業(yè)主叫開鎖師傅一樣,哪一個合格的小偷不會開鎖,還得請師傅?
你可以侮辱我的人,但是不能侮辱我的專業(yè)。
說到底,古董行業(yè)錢來得太快了,貪婪是驅(qū)動人行惡的源動力。
一些和田玉稍加染色,即可當作五萬元一串的籽料賣;
新的汝窯砸碎了做舊,一片便值幾千元。
甚至有專業(yè)人士打起了同行的注意,做舊的瓷器放到外國拍賣,自然會有國內(nèi)同胞花百十萬買回去。
造假只是割韭菜的第一步,專業(yè)人士會明知是假的情況下,還會騙那些不懂行、又急于套現(xiàn)的收藏者鑒定、拍賣,收取巨額拍賣費用的10-20%作為拍賣費用,以年為單位吊著收藏者,吃干抹凈,還要敲骨吸髓。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做事情稍微囂張點,社會點。
5
往大里說,古董這個行業(yè),真當存在價值嗎?
古董和文物,是兩碼事,價值和價格,也是兩碼事。
文物珍貴的是背后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價值,而不是它的經(jīng)濟價值真的就有多高。
文物被放在博物館里典藏展覽,教育下一代,亦或者記錄一段時光幾度夕陽,這是很有價值的事情。
沒有人會想砸碎博物館里的防盜玻璃,偷走元謀人的頭骨賣錢,對不對?
文物有的是價值,不是價格。
一旦涉及到價格,開始談古董,那就有點玄學內(nèi)味了。
一塊玉被夸的天花亂墜,十萬塊賣給一位萌新,等萌新把玩夠了,半價都沒法退回去,三折都難。
買房買車時,也很難用古董瓷器、古董手串、古董家具去抵,人家只收人民幣童叟無欺。
你把玩的古董,很難有一個明確具體的價格,它們的價格僅限于民間倒賣。
至于鑒定師行業(yè)更是魚龍混雜,行業(yè)也沒有明確的鑒別規(guī)章制度,不同的鑒定師甚至會對同樣的古董完全產(chǎn)生截然相反的鑒定結(jié)果。
啥叫硬通貨?
明碼標價往回收的東西,才叫硬通貨。
黃金,超市卡,茅臺。
假如你買的東西不能直接賣給賣家,你就別談價值了,這就是消費,自己買個開心就行了。
那你說古董動輒幾千萬幾億的拍賣價是咋回事兒呀?
你想想看,一件古董,在拍賣行中被買家以幾億的價格拍下,扣除相關(guān)費用后,這些錢可就是賣家的正當收入了。
拍下來的古董的錢,是來自哪里的?
這件古董是真是假,還重要嗎?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一個市場范式價格的產(chǎn)品,才是最有用的。
6
聰明的年輕人正在鑒寶,更聰明的年輕人正在成為大師。
不是建議大家去搞古玩,玩收藏,而是“鑒寶”二字本來就很具有驚醒意義——看得多了,才能夠鑒別優(yōu)劣,不做韭菜。
直播鑒寶這事本身就很值得玩味,一位素不相識誰都可以做的鑒寶師,對一件價格不明確的寶物鑒定價格,最終流量歸了平臺,可能還要收點手續(xù)費。
古董廠商在平臺怒刷銷售額,鑒寶師收獲了名氣和業(yè)績,因為直播鑒寶而買寶貝的人叫什么?
喊出你心中的那個答案,大聲些。
當一件事情突然出現(xiàn)在你的眼簾,而且愈演愈烈,與你的錢包存在掛鉤的可能性,那背后一定有想要獲得利益的推手。
直播鑒寶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本質(zhì)還是聚集流量花式變現(xiàn)那一套,只不過鑒寶二字名頭太大,虛晃了一槍,好像有點文化。
直播是個筐,跟共享二字一樣,后面加上個詞就可以在出道。
直播本身不能讓事物變得更加透明,而是吸引無數(shù)目光,燈上明做不到,燈下黑倒是更常見。
有趣的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人專門去逗這些直播鑒寶的人了。
我看過一個視頻片段,一位收藏者拿著手機對準桌上一個雕刻成豬一樣的金蟾問一位文物鑒定師:
“您給看看這是什么朝代的寶貝呢?“
“這不是什么寶貝,這就是現(xiàn)代的工藝品?!?/p>
收藏者當場炸了毛,“老師你識不識貨?我花了300萬呢,人家告訴我這是清朝……啊不民國的!”
真會有人連假的這么離譜的工藝品都看不出來嗎?其實是這小子憋著壞呢,只等鑒寶師被套話,說出“清朝”等字后惡意剪輯成視頻,用來騙下一位收藏者。
造假者也在借機搖身一變,像極了討封的黃鼠狼。
當剖析干凈利益關(guān)系,大家斗智斗勇的樂趣,遠比鑒寶真假帶來的樂趣更多得多。
互相傷害才是世間百態(tài)。
所以要我說, 白嫖就是當代年輕人對待各式騙局的看家本領(lǐng)。
我就看看,不進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