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 日開始,國家第三批集中采購入選藥品正式執(zhí)行。55 種藥品,平均降價 53%,最高降幅 95%,涵蓋了高血壓、糖尿病、抗癌藥等常用藥物。那么,具體是哪些藥?為何降這么多?質量有保證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55種藥降價53%!還有社保3大變化……
哪些藥降價了?能治什么病?
老百姓吃的藥,能半價折腰,不得不歸功于國家的 “帶量采購” 機制。
帶量采購從 2018 年開始實行,這 3 年來中選的藥品平均降價幅度達 54%。
2018 年:第一批 25 種藥,平均降價 55%
2019 年:第二批 32 種藥,平均降價 53%
2020 年:第三批 55 種藥,平均降價 53%
我們平時買的藥之所以這么貴,主要是因為 銷售成本高。
據(jù)媒體披露,2019 年 323 個上市醫(yī)藥公司的銷售費用達到 2873 億。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成本自然由消費者買單。
而帶量采購就是國家跟藥企直接招標,中標的藥企以低價換取更大的銷售量,薄利多銷。這中間省掉了巨額的銷售費用,是降價的最大原因。
下面一起來分析下 2020 年降價的藥品,以最常見的藥物為例:
備注:不同藥企、藥品規(guī)格、地區(qū),藥品價格可能不同
可以看到,此次降價的藥既有慢性病藥,也有抗癌藥,而且降價幅度非常大。
以糖尿病為例: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藥物 “二甲雙胍”,之前的價格是每片一毛四分錢,中選后只需要四分錢。每年的費用從 140 多元降到 50 多元,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慢性病患者的經(jīng)濟壓力。
藥品降價的確是讓人開心的事情,但也有不少朋友擔心:藥品質量會不會也降低,療效沒那么好了?
對于這個擔憂,國家醫(yī)保局也給出了明確回應:所有藥品降價的前提是 保證質量療效,大家不用擔心。
總的來說,這個舉措減輕了老百姓的醫(yī)藥費負擔,特別是對慢性病和重疾患者來說是真福音。
另外,降價的藥品還有阿莫西林、布洛芬、頭孢等常用藥,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在公眾號對話框回復 “藥品”,可以獲取詳細藥品清單。
2020年,醫(yī)保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除了上面說的藥品降價,醫(yī)保局還發(fā)布了關于 職工醫(yī)保改革 的征求意見稿,將影響每一位上班族。具體有如下 3 大變化:
1、 提高門診保障,至少報銷50%以前,絕大多數(shù)城市的職工醫(yī)保都不能報銷門診費用,像 成都、重慶、武漢 等城市,直接不保普通門診,全得自掏腰包。
個別地區(qū)就算能報銷,保障也非常有限。像 北京 雖然能報 70% - 90%,但起付線要 1800 元。對于感冒發(fā)燒等小病,很多時候仍需自己掏錢。
但今年的醫(yī)保改革,將普通門診納入報銷范圍,至少報銷 50%。
實際當中,看門診的情況,遠遠多于住院,所以這一政策落實, 對大家會相當實用。
2、 醫(yī)??ǖ挠囝~,全家共用對于工作了幾年的朋友來說,醫(yī)??▊€人賬戶有五位數(shù),太正常了??上У氖牵@么多錢只能自己用,家人生病照樣得額外花錢。
但改革后,醫(yī)??ㄓ囝~不僅能給家人看病,還能給家人交居民醫(yī)保。真正實現(xiàn) 一人參保,全家受益。
3、有損失,個人賬戶的錢變少醫(yī)保有個人賬戶和統(tǒng)籌賬戶,個人賬戶就是自己的錢,可以看病買藥。統(tǒng)籌賬戶相當于國家的錢,由國家統(tǒng)一支配。
改革前,公司交的錢有一部分進入個人賬戶。但改革后,將全部進入統(tǒng)籌賬戶,不進個人賬戶。
從表面來看,不管是在職還是退休,分給大家的錢都變少了,是對大家不利。但目的是用這些錢來提高門診報銷,讓我們看病花更少的錢。
寫在最后
即使藥價再低,醫(yī)保保障再好,也無法覆蓋所有的醫(yī)療費用。一旦患了大病,很容易因病返貧。所以,建議大家最好配置一份百萬醫(yī)療險,即使生病,也能多一份底氣和尊嚴。
更多保險問題,咨詢專業(yè)老師快速解答
進入微信搜索微信號:bx33358(點擊復制微信號)
推薦閱讀:
香港社保對比大陸社保一樣嗎?香港社保對比大陸社保有什么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