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借區(qū)塊鏈技術的推廣宣傳,虛擬貨幣炒作有所抬頭,部分非法活動有死灰復燃跡象。蘇先生加入一個“區(qū)塊鏈貨幣”微信群,本想蹭“區(qū)塊鏈”熱點賺錢,結果所有投資的錢全部打了水漂。
想蹭“區(qū)塊鏈”熱點賺錢 男子12萬打水漂
11月初,蘇先生加入一個“區(qū)塊鏈貨幣”微信群。點擊群里直播鏈接,蘇先生看到,直播時,主講老師“王華”分享著各種股票、貨幣等相關財經新聞信息,并講了一些財務知識。
在“王華”講完后,另一個“陳老師”開始在群里“指導”群成員如何在某指定平臺操作買賣,并聲稱只要按照他的指示下單,就可以輕松賺錢。而就在“老師”們“指導”后不久,蘇先生發(fā)現,微信群里果真有不少成員不斷發(fā)送著自己投資賺錢的截圖。
有些投資經驗的蘇先生在群里觀察一段時間后,“入金”的沖動越來越強烈。于是,在群里“老師”推薦下,蘇先生添加了群里的“助理-雨菲”的個人微信。在對方的要求下,蘇先生下載了一個投資平臺,并“入金”1萬元。很快“盈利”1000元并成功提現,蘇先生自此更加相信了平臺的真實性。
之后幾天,蘇先生不斷按“助理-雨菲”的要求,向指定銀行賬戶“入金”,前后共投入12萬元。但在此期間,每當蘇先生想提現時,對方都以各種理由推托。直到11月22日,“助理-雨菲”稱蘇先生賬戶余額太少,必須再次“入金”時,蘇先生起了疑心,執(zhí)意要把自己的“本金”12萬元提現。這一要求剛提出,蘇先生就發(fā)現自己被踢出了原先的微信群,而登錄的平臺也打不開了。
盈利圖的投資者都是“托兒”
蘇先生遭遇的就是以“區(qū)塊鏈”名義發(fā)行虛擬貨幣,并在不法分子指定平臺內進行交易的騙局。不法分子打著“區(qū)塊鏈”的名號組建所謂投資微信群。在群內,“老師”“助理”們輪番講解著各種“投資知識”及“投資技巧”。一旦受害者被他們的“講解”所迷惑后,按不法分子要求向指定平臺充值或者向指定賬戶轉賬匯款后,等待受害者的將是血本無歸的結局。
警方從嫌疑人口中得知,蘇先生加入的所謂投資微信群里,“老師”“助理”等都是騙子扮演的,而那些在群里發(fā)送自己盈利截圖的“投資者”,很大一部分也都是騙子扮演的“托兒”,為的是“炒熱群”,并讓潛在的受害者相信群里“老師”的“投資功力”,從而最終“入金”。
警方提示養(yǎng)成理性投資習慣
針對此類借“區(qū)塊鏈”實施的詐騙活動,警方提醒廣大市民群眾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妥善保管好個人信息。據不少此類騙術的受害者反映,自己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拉進了微信群或者QQ群,從而上當受騙。市民群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應當妥善保管好個人信息,在使用社交聊天軟件時,不要隨意添加陌生人為好友,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其次,養(yǎng)成理性投資習慣。對于那些聲稱“低投入、高回報”或者收益遠遠高于市場或銀行機構的理財產品,在仔細甄別的同時,更不能盲目相信,一定要時時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以免造成資金損失。
第三,遭遇詐騙時,應第一時間選擇報警。一旦市民群眾遭遇了詐騙,務必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并向公安機關提供諸如轉賬記錄、平臺信息等相應材料,以便公安機關對案件進行進一步偵辦。